跳到主要內容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logo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logotype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熱門: 員工職務歷年統計資訊廠商及單位名錄

Language
Close
:::
友善列印

壹、科學園區的推手

 
追念經國先生
欣見園區二十年有成
園區二十年憶往
回憶科學園區成立始末
科學園區與新竹 
新竹科學園區二十週年感言 
祝賀與期勉 
科技白皮書勾繪科技發展宏圖 
以人文關懷精神共創文化科學城
 

追念經國先生

「發展科技」是經國先生一再愷切的指示,設置「科學工業園區」是使科技成為帶動經濟建設的動力。從園區構想的推動到籌設、開發在在有 經國先生念茲在茲的關切與叮嚀。在園區成立二十年的今天,回顧當年,我們最要說的是:沒有經國先生,就沒有科學園區。

發展科技高瞻遠矚

民國六十年代後期,勞力密集的輕工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奠下厚實的基礎。但加工區的成長漸漸碰到成本上揚的瓶頸,經國先生深知:台灣經 濟的發展勢必要邁入另一個階段。他接受國科會主委徐賢修的建議,要促使台灣工業脫胎換骨,就必須發展現代化的工業能力,而設立「科學 工業園區」是最好的方法。
六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經國先生提出「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方向」的指示:
「我國現階段經濟的方向應以引進新技術,發展高級及精密工業為主,改變過去以勞力為主的經濟型態。」
六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財經會談中決定設置「科學工業園區」,隨即於八月正式納入「六年經建計畫」。
六十五年九月二日行政院一四九一次院會,經國先生(行政院長)正式指示: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建立,將可帶動工業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精密工業的發展。教育部、經濟部和國科會對於這一計劃,宜密切聯繫,積極 推動,務期早觀闕成。」
六十五年十月七日,經國先生進一步提出「對把握經濟發展方向之指示」,文中再度提及對設置科學工業園區的關切:
「我國現正處於經濟型態的轉換期,亦即正由輕工業為主的生產型態步入以重化工業為主階段,此一轉換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同 時,十項重要建設即將次第完工,屆時我國的經建工作,決非僅是量的增多增廣,同時也是質的改進和提高,整個經濟結構因而將出現新的面 貌。」
「現在我們政府與民間應立即共同注意,密切合作,誘導沒有競爭能力的生產事業,儘快改變其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投資到有競爭能力的 工業。」
「同時大家必須培養一個新的觀念,既有的工業固應加以積極的輔導整頓,尤重要者,現在就需開始為準備建立新的工業奠好基礎。此一觀 念的建立,事關今後政府與民間投資之方向,應特別注意。」

國科會主導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計劃亦宜由國科會、經濟部及教育部積極進行,成為工業界之示範和先導。」
六十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對國科會的工作指示中,將「科學工業園區」列為國科會當年的工作重點,並對規劃工作提出明確指示:
「科學工業園區的規劃與設立,必須使高級專門學識與技術密切合作,並使人才、設備得以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培養創新的能力,進而提 高我國的工業技術水準。」
「本人希望國科會、教育部、經濟部、國防部、財政部及主計處等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在短期內就工業園區規劃中所遭遇的困難交換意見, 提出克服的辦法。以期在年內能將此一與國家建設密不可分的計劃付諸實施。」
六十六年三月,科學工業園區執行小組成立,積極推動園區之規劃與開發事宜;十一月,就園區用地徵收事宜,決定依當地業主的意願,設 置安遷戶社區。
六十七年一月二十四日,行政院特令國科會主辦科學工業園區籌設業務,經國先生同時提出「對國家科學發展的指示」,文中就科學工業園 區設置事項指示國科會:
「對於正在策劃推動中的科學工業園區計劃,應與經濟部、教育部等有關機關密切協調配合,並應把握二項要點:第一、園區本身具有研究 實驗性。第二、園區內工業可以與其他研究發展機構共同合作,以吸收新的技術,促進國內工業的昇級。」
六十七年一月三十日,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提示「使科技成為帶動建設的原動力」,文中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陳述甚殷:

研發創新首要課題

「許多客觀因素的形成,促使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科技在決策過程中所佔的比重。全國上下都已確認,我們的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轉變中,工 業的脫胎換骨更是當務之急。我們要加速、加強技術密集工業在國內向下紮根、向上成長。因此技術的引進、應用、發展和創新,是最高優先 的課題。以技術密集工業與資本密集工業相比較,我們體會到技術密集工業更具有長程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技術密集工業使用的土地較少,對 人力素質的要求比較高,它的產品更有加值能力。而且高技術、高水準和高素質的工業,對外能確保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內能促成 國民生活水準的大幅提昇,同時還是國防工業的基礎。當前的課題是如何規劃、如何策動、如何實踐,才能有效的達成任務。」
六十七年十二月,科學工業園區正式動土開工,由中華工程公司承包。
六十八年三月一日科學工業園區籌備處成立,四月間正式完成土地取得。
六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總統公佈「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八月二十八日,經國總統在對各部會首長指示中再度對園區表達關切:
「今後應加強發展資本密集及技術密集工業,因此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要儘快辦好,愈早完成,愈有助於國際貿易的競爭力。」
六十九年六月十九日,總統公佈「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組織條例」,八月十六日,經國先生首度蒞臨園區視察,九月一日管理局正式成立, 此時園區的籌備工作已接近完成階段,第一期開發工程大部分將近完成,並有先期引進的十四家科技廠商入區設廠。

親臨主持園區開幕

六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科學工業園區正式揭幕,蔣總統經國先生親臨主持,並發表談話:
「園區能否成功,有賴於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整個園區的構想,乃是要將學術研究和工業生產相結合,要將個人的創意和活力與群體互助力 相結合,從而達成工業的創新與生產力的提昇。而這兩樁能否結合要看行政管理能否實事求是,做到新速實簡,真正為投資人服務,為研究發 展預備活潑的園地。」
七十二年十二月,行政院孫運璿院長就園區發展事項,指示行政院秘書處協調有關跨部會事宜,七十三年元旦,蔣總統元旦談話中還特別把 園區建設發展列為當時國家十大經建成果之一。

回頁首

欣見園區二十年有成

總統府資政 孫運璿

回首來時路

1970年代,台灣當時基礎建設未臻健全,勞力密集工業又面臨能源危機,引發工資上漲問題,導致工業不振、失業率偏高;看到當時韓國、香 港的電子錶很便宜,台灣卻無法生產製造。為振興工業,我親自赴美拜訪國際知名科技專家潘文淵先生,並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研商,最後 決定發展半導體工業;除了自美國引進技術外,並積極改善研發創新環境,提升科技研發人才之待遇。鑑於政府機關受到相關法令限制,公務 採購機器設備之手續繁雜,而相關法規制度又缺乏彈性,導致政府延攬人才不易。爰歷經兩年的努力,將原隸屬經濟部之中油公司聯合工業研 究所、礦業研究所、與金屬工業研究所之組織基礎,通過立法,改制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縮寫ITRI),從事應用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以提升台灣的產業技術,促進台灣的產業發展。幸獲蔣經國先生 的支持,經多次赴立法院與立法委員充分溝通協調,終告完成。

為高科技奠基

我在經濟部長任內獨排眾議,於1976年選派38位研究人員赴美國RCA公司接受半導體訓練,將半導體產業技術引進工研院,奠定台灣半導體產 業的基礎,並大力支持工研院興建半導體工廠。當初的年輕工程師,現已成為多家半導體公司的老闆。非常感謝園區高科技產業為國家賺取外 匯、大量培育並吸引高級人才回國、提昇台灣在全世界之國際地位。

擘劃創辦園區

在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任內,擘劃創設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奠定台灣高科技產業基礎。我特別要感謝三位實際創辦園區的功臣,包括前新竹 縣長林保仁、當時國科會主任委員徐賢修、前工研院半導體計畫主持人盧致遠。但是如果沒有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就沒有科學園區;同時也要 感謝當時國防部長宋長志,全力配合提供軍方土地,才有今日的科學園區。

推動園區籌設與產業發展

有關園區發展之重要措施如下:
一、 完成園區土地徵收:
土地徵收係籌設科學園區之首要工作,由於1978年國科會尚未編列預算支應園區土地徵購,我由所屬工業局預算借墊一億元先行運用,始得 提前完成園區土地收購。
二、 設置園區指導委員會:
1979年3月1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籌備處成立,我立即指定有關部會副首長組成園區指導委員會,並由國科會召集,職司園區科學工業 申請入區之審核工作,經由指委會之嚴格審議程序,是園區產業成功發展之關鍵因素。
三、 全力推動園區籌設:
為落實科學園區之籌設計畫,於1979年5月頒布實施「科學技術發展方案」,明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設立,為當時國家重要政策與施政計畫 ,責成國科會主辦,全力推動園區籌設工作。
四、 擴大園區積極功能:
1982年2月11日第二屆全國科技會議中,我呼籲各界與政府合力發展科技,擬訂第二階段科技發展方案,包括如何改善投資環境、籌集風險性 投資基金、獎勵科技研究創新、擴大科學工業園區積極功能。
五、 檢討投資設廠範圍:
為加速工業升級,復於1983年10月20日指示,應全面檢討科學工業園區申請投資設廠的審查標準與範圍,以因應瞬息萬變的科學技術發展需 要,加速促進國內產業升級。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在篳路藍縷中建設起來,有鑑於科技產業與園區環境之互動關係,每位員工與公司都應該有一份社會責任,來共同促進國 家社會的進一步成長。

回頁首
園區二十年憶往

總統府資政 李國鼎

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到了1972年,經過了戰後經濟重建階段,依賴美援進口替代階段,與出口拓展等幾個階段,有賴全國上下努力不懈,生 生養息,國民平均每人所得達到四八○美元,逐漸步上小康的局面。
1973年10月,中東再度發生戰爭,世界發生石油危機,加上1971年世界發生金融危機,1972年世界發生糧食危機,國際經濟情勢發生劇變,工 業國家出現經濟停滯膨脹景象,台灣是依賴出口來發展經濟的國家,所以受到很大的衝擊,形成物價高漲而經濟成長遲緩,政府深感必須調整 經濟結構以因應國際上的變化。
1976年11月行政院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以便與有關部會聯繫推動發展科技,促進經濟、社會、國防工業之發展,當時的行政院長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指定由本人擔任小組召集人,本人當時在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

翌年(1977年)初,本人赴美訪問考察,試圖找尋發展台灣高科技產業之途徑。加州訪問期間,晤及史丹福大學杜曼博士Prof. Terman,杜氏 當年被稱譽為矽谷之父,並參觀了舊金山矽谷的高科技產業。本人也獲知在美東麻省波士頓128號公路區群集有高科技產業。
猶憶遠在1968年,本人擔任經濟部部長時間,於一次中美科學家會談機會,赴新竹地區參觀,鑒於該地區已有清華大學(專長原子科學)、交 通大學(專長電子科學)、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專長化工科學),認為可能設立一座科學研究園區,以吸引國內外之企業或學術單位在新 竹市設立研究部門,集中力量提昇台灣科技研究水準,亦可以紓解人才外流現象。
因此,在此次赴美訪問後,孕育了在新竹設立科學工業園區的構想。當時的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徐賢修先生,他曾在美國普渡大學任教 ,素來注重學術研究與企業界相結合的想法,所以談起來很贊同本人的構想,是年三月就在國科會成立「園區規劃小組」,由王紀五先生協導 ,並聘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的教授及北卡羅來納州之三角研究園區負責人會同來華研究設立園區的可行性。
鑒於科學園區計劃,其主要目標在國內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招攬海內外人士來園區投資設廠,創製高科技產品,然後進入市場,銷售海內外 ,所以園區管理的功能約同於加工出口區,本人乃推薦邀約以前擔任過經濟部加工出口處處長,當時擔任駐美投資服務處長吳梅村先生返台作 短期顧問,協助草擬園區的規劃工作。
1979年3月報奉行政院核准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籌備處」,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先生亦十分重視這項計畫,並在1979年5月由行政院頒布實 施的「科學技術發展方案」,明定設置園區由國科會主辦,俾通過國家政策與計劃來推動設立。1980年9月1日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於焉成立, 由國科會副主委何宜慈先生兼任首任局長。同年12月15日,園區正式開幕。

高科技產業發展,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是四項重要因素,尤以人才最為重要,所以政府在推動設立科學工業園區之際,於1979年設立資 訊工業策進會;在1982年擴大強化在新竹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在院內設立材料研究所;1983年由行政院訂定「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 案」;1984年在新竹的清華大學設立材料科學中心;在新竹的交通大學設立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以便引進高級技術工業及人才。
談到人才培育,順便提一件事。園區成立以後,高科技產業逐漸進駐,外籍人士及我返國學人專家為他們的子女必須進入台北的美國學校接受 教育而深感不便,本人乃與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朱匯森先生洽商,由園區管理局設立一所實驗學校,可以雙語教學,日後證明各方稱便。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歷經二十年穩定成長,至1999年底止,共有292家企業入駐營運,從業人員八萬二千人,營業總額達新台幣六千五百億元, 平均每一從業人員之產值達新台幣七九○萬元,是全台灣製造業從業人員平均產值的二?五倍。目前園區產業中以資訊電子產業為主體,我國 目前是世界資訊產業第三大國,產品如數據機、掃描器、終端機、個人電腦等市場佔有率高居世界前三名,而其中大都來自園區產出。還有台 灣的積體電路產量是世界第四大國,而幾乎全部積體電路的產品來自園區。
從以上數字可以概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立達成了改善國內產業結構,提昇國際競爭力的目標。二十載努力有成,僅在此申致虔誠的祝賀 。

時光荏苒,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迄今,忽已二十年,在漫長歲月中,人事變遷甚多,社會變遷亦大,特將當年成立緣始縷數如上,雪泥鴻爪 ,以誌勿忘。
回頁首

回憶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始末

徐賢修 (前國科會主任委員)


壹、緣起

民國64年,台灣遭逢能源危機的衝擊,加工業已日過中天,工資上漲,產品趕不上時代需求,政府為未雨綢繆,迫切需要工業脫胎換骨,是 年我率領了一個考察團到日本考察,領悟到「建立現代化工業能力是我國工業脫胎換骨所需要的」,而所謂現代化工業能力是由設計製造工具 機能力、管理能力及研究開發市場能力三者所組成,缺一不可。
回台後去見經國先生,坦言要台灣工業脫胎換骨就是要取得「現代化工業能力」,先謀自立,再求創新發展。設立科學工業園區有多重作用 ,在政治上可以號召海外科技人才回歸;在經濟上有系統的輸入所需工業,對國內工業的製造、管理與市場都可產生啟發作用;在教育上可推 動建教合作,提供學人及大專畢業生具有挑戰性的創業及就業機會;在國防上可將高科技設計製造能力運用在國防工業的基本需求。經國先生 聽了非常高興,認為這就是他所要的,並當場指示:這是國科會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就有兩位行政院最重要的首長加入籌設科學工業園區 的工作,一位是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一位是行政院秘書長蔣彥士。有關科技安排、接洽廠商及各方整合工作由國科會負責,購買土地由經 濟部委託工業局辦理,各部會之間的聯繫則由蔣秘書長負責。
一個多月後,我首度到美國訪問了十多家公司,邀請他們到台灣作技術投資,當時,我用台灣的有利條件來說服他們:一、台灣龐大優秀的 人力資源;二、高科技人力成本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三、加工業培養出來的大量熟練工人;四、可以運用台灣做跳板打入遠東市 場。他們都表示有投資意願。
經國先生聽過我美國之行的詳盡報告,對籌設園區有更大的興趣,決定要我們積極籌設園區。

貳、籌備過程

一、地點選擇及土地取得
第一個問題是園區要設在那裡?當時有幾個指標作為挑選園區的標準:(一)科學園區設立的目的及對政治、經濟、教育及國防的影響,( 二)需有大面積供園區發展之用,(三)要有研究發展環境,讓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有充分溝通的機會。依此標準評量新竹與桃園兩塊地,不 數日,經國先生即作如下裁示:(一)園區定名為「科學工業實驗園區」,(二)園區設在新竹,(三)由國科會主管,聯合教育、國防、經 濟及交通等部共同籌設。
接下來國科會要做的事是徵收土地,六十七年(1978)六月我和經國先生會同新竹縣長林保仁一起去勘查第一期土地五百甲,在解決園區土 地徵收一事上,林縣長和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之負責任事,功不可沒。
二、土地利用及基本建設
園區設計藍圖及基本建設工程早期都由大學教授及都市設計專家一起來構思繪製完成。道路、水電供應、廠房興建及住宅學校都在我們規劃 範圍內。
三、園區設管條例起草及立法
有了土地及建築這些硬體設施,還要有園區的軟體設施,才能達到設置園區的目的。這方面我們借重吳梅村先生創設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專才 與經驗,請其為「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及「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組織條例」起草,經半年時間與各部會及專家學者研商後完成草案, 報送行政院核示。經數月未核復,時任行政院長的經國先生得知,頗為激動,立即交辦,第二天,國科會就收到行政院的復文:「一切照所擬 進行」。
立法院審查「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時將「實驗」二字取消,定名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由國科會主管。六十八年(1979)七月二十七日 由總統公佈「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六十九年(1980)六月總統公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組織規程」。

民國六十八年(1979)三月一日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籌備處,由國科會副主委何宜慈先生出任籌備處主任,同時行政院院長孫運璿 先生指示由相關部會副首長組成「園區指導委員會」,由國科會召集,負責審核園區工業之申請案,對園區順利發展具有關鍵影響。

參、新竹科學園區的誕生

有了土地,也完成了立法, 就像一個戲園子搭好了戲台和觀眾席,只等邀請名角登台上演。我深知:兩利是合作的必要條件,台灣當時既缺 乏對高科技的認識,又缺適當人才,唯一可強調的是:人才潛力的優勢。當時我提出的台灣的優越條件是:(一)擁有龐大數量的大專畢業生 ,(二)研發所需費用是國外的十分之一,(三)擁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四)是進攻遠東市場的跳板,(五)對創新工業的賦稅優惠條 件,(六)對園區工作人員生活教育的優越安排。從六十六年到六十八年,我和國科會國際合作組組長王紀五先生及駐美代表宋玉兩位先生拜 訪了八、九十家公司,大多獲得普遍善意的迴響。
進入新竹科學園區工業的標準是:(一)已有高科技初次產品而且在成長中的公司,(二)有廣大市場及高利潤潛力之公司,(三)生產過 程中需要較多科技人力且其技術層次易在台灣生根之工業,(四)對台灣之財政、經濟及國防有助益之工業,以上都必須具有設計及研發能力 。
六十九年(1980)十二月十五日園區開幕,總統經國先生親臨主持,當時核准入區的廠商有十四家,總投資金額十二億四千多萬元,初期工 作人員中有百分之四十是科技人員。

肆、期許與感懷

園區的成功絕非偶然,實由多項因素所促成:
一、經國先生在大風險情況下全力促成;
二、政府各部會合作無間,地方政府竭力支援;
三、園區工業遴選標準適合時地需要,公正無私、嚴格執行;
四、園區引進之工業與國內工業相互配合,區內工業相輔相成;
五、有效的人才培育及建教合作;
六、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成果及人才之貢獻:
七、園區環境適宜工作人員工作與生活;
八、獎勵條件適合創新工業投資需要。

「二十」正是壯年有為之年,園區亦復如是。自八○年代以來年比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長指數,是國際上的盛事,也是園區企業家的殊榮 。我希望園區永遠是一個創新與合作的世界,結合大學、工研院及其他學術機構的才能,密切攜手共同努力,邁入二十一世紀,創造另一個奇 蹟。

回頁首

科學園區與新竹

林保仁 (前新竹縣縣長)

看到光復路上下班時間塞車的情景,我可能是唯一會感到高興的人,為什麼呢?如果新竹縣仍然只是山地或偏遠地區,那裡會塞車呢?
回溯到二十多年前,新竹是個農業縣,我擔任縣長期間,全省農業縣人口不僅成長緩慢,有的反而減少,新竹縣也不例外,人口不斷外移。我 深刻體認到農業縣一定要轉化為工業縣才會有希望。一塊鐵製造鐵釘和手錶,其價值絕不相同,這就是技術賺錢的道理,也是時代的趨勢。政 府將「科學工業園區」設在新竹的決定,讓當年茶園、相思林、米粉、貢丸、玻璃的農業小縣整個的命運改變了。
這要從民國六十五年說起,在我縣長任內有兩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一件就是交通大學要遷校的事;另外就是科學園區的土地徵收。

交通大學留在新竹

交通大學博愛校區最初只設研究所,那個時候許多政府官員以為不多久就可以反攻大陸,到時候交大馬上會遷回去了,所以校地很小,和清 華大學的80幾公頃校地不成比例。交大後來想要遷校,當時新竹、桃園和高雄都有意爭取,高雄的條件相當優厚,除了校地外,還提供二億建 設經費,所以交大幾乎是已經決定要遷到高雄了,我知道這消息非常難過。而當時警官學校在台北的校地要賣掉,內政部長林金生到新竹來看 博愛校區,很滿意,想把警官學校搬來交大的博愛校區。他來告訴我,安慰我說:「林縣長,您不要難過,我們警官學校也是一個大學,一個 大學換一個大學,新竹還是有兩個大學。」我當時一聽,就哭出來了。就在那個時候,行政院長經國先生到新竹,地方議會也極力陳情,要求 交大不要搬走。我向經國先生說:「像新竹這樣有清大、交大和工研院這麼多學術研究單位集中的縣市,全國找不到第二個,要配合建設科學 園區,我們加強這裡的學術研究機構都來不及,沒有道理還要瓦解原有的學術機構。」經國先生聽了,當場答應會考慮交大遷校的事;接著他 又問園區需要多大的面積,我說大概要二千公頃地。他說關於科學園區用地問題,他改天再來談。這件事他是在我家裡跟我說的,並沒有對外 界說。幾天後在高雄區運會上,他當著許多縣市長及部會首長的面對我說:「林縣長,你要謝謝蔣(彥士)部長(當時的教育部長),交大不 搬了。」我馬上站起來謝謝蔣部長,當時心裡的感激真無法用言語形容。我知道這還是經國先生睿智的決定,要讓清大、交大、工研院等學術 陣容不要分散,還要加強新竹地區的學術研究機構,來配合發展科學工業園區。
交大決定不搬之後,我要為他們找土地。當時找了很多塊地,但交大都覺得不合適,甚至還因為無法擴校,部分科系停止招生一年。我當時 心裡真是負擔沉重,最後找到軍方的地,就是現在的大學路校區,幾經協調,軍方都不同意,最後還是由院長經國先生出面,當時國防部長是 宋長志,經國先生的一句話:「科學也是國防」說服了軍方。就是這塊地才真正讓交大留在新竹。這個過程真正具決定性影響的是經國先生, 因為他常下鄉,能真切了解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問題。

「科學園區」第一期土地徵收

接下來是科學園區用地徵收的問題。當時經國先生帶著孫運璿院長、我、縣府及縣議會同仁到新竹十八尖山涼亭實地勘查,往下望二千公頃 的土地,他看了很滿意,就鼓勵我要多幫忙協助推動科學園區成立的事,並指示我說:「園區原有的樹盡量不要砍掉,因為園區要『公園化』 」。
徵收土地過程中,我不斷地和地主疏通,我和地主代表說:「身為縣長,我絕對沒有為了想升官,故意把土地價格壓低,好向中央討功勞。 」我始終是站在縣民的立場,為他們爭取好的價錢。我甚至出示縣府前前後後相關的公文,證明縣長是如何地為他們爭取,我一直來來回回、 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說明,甚至說到城隍廟前斬雞頭發誓也敢,我還向他們力陳:「科學園區」一定要做,且要如期開工,請他們一定要幫忙。 第一期土地的價格雖然不高,但縣府確實已經盡了力。我一再地講,地主終於被我的誠意感動,不再反對。

園區開工如臨大敵

依當時「土地法」規定:「土地徵收後,如果兩年內沒有使用,徵收無效。」所以六十七年一定要開工。因為部分地主的抗爭,國科會為免 場面失控,指派了總務科長來參加,讓我主持動土典禮。開工當天,警察局長非常緊張,怕我被地主打,要就近保護我,我跟他們說不要,要 他們退到遠處,整個開工過程中,他們一直用望遠鏡觀察現場,如果一有危險,馬上出面處理。事後警察局局長還說我很勇敢,帶著安全帽, 神色鎮定,像個大將軍一樣,跳上推土機指揮開動。
中央當時向我說:你對科學園區的貢獻實在太大了,應該要頒給你勳章。但我認為這是縣長的職責,並不想討功勞。但我必須說,那段日子 ,從土地徵收到開工,真的是很辛苦,隨時準備犧牲生命在所不惜。

分期徵收埋下惡果

六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園區開發規劃小組第一次會議,我當時建議最好一次完成徵收,以免夜長夢多。地主抗爭很重要的原因是徵收價與市價 不成比例,這一點我心裡很清楚。當時很多地主還拜託我:「科學園區需用土地要分十年來開發,要用多少買多少,但我們的土地被凍結,既 不能變更用途,又不能搬走,怎麼辦?拜託你跟中央說說,乾脆把土地一次全買,我們拿了錢,好做其他打算,或到其他地方買土地、買房屋 。」我當時向中央建議,園區土地一定要一次徵收,不要分期;但中央把我的話不當一回事,原因在他們認為:縣長要選票,所以他怕老百姓 ,不敢得罪老百姓,我們不要選票,我們有法、有公權力,我們不怕老百姓。只要於法有據,政府要用地,如果老百姓反對,政府可以動用警 察軍隊,沒有什麼事辦不成。當時我講:「『公權力』要建立在百姓的信賴上,不能隨意使用。」時代不同了,當時那麼便宜的地價不徵收, 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當時我們就看出來,隨著園區發展,地價會馬上跟著漲,政府徵收的地價和市價差太遠,難怪地主反對。我自己有時也 感覺對不起老百姓,心裡覺得慚愧,但我只能盡量向中央爭取提高地價。公共建設要取得土地一定要不聲不響地收購,待土地取得後,消息才 可以透漏,否則土地價格必先受刺激暴漲,原來預算必難達成目標。

園區與地方共存共榮

土地徵收的第一線工作是靠地方首長,還有很多配合事項,如交通、環境、教育、衛生等也都要地方來解決。
園區和地方的關係,我並不悲觀,地方首長一定要替民眾謀財富,協助園區解決問題。大家賺錢,對地方絕對有好處,科學園區設立,第一 個得到好處的就是地方,至於引發的交通、環保、教育問題當然應該由地方政府來負責。林光華縣長知道這個道理,他對科學園區一定會全力 配合,相信蔡仁堅市長也一樣會幫忙的。

感念經國先生、欣慰園區有成

六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科學園區開張,經國先生來主持,穿著夾克,我也參加了。回想那段日子,不只是忙,根本就是賣命,隨時被打都 無所謂。今天看到園區和新竹的成長茁壯,我心裡真是有說不出的欣慰。回憶這段往事,讓我對當年共同打拼的長官同仁懷念更深。
最後我要說,交大不遷校及取得土地和科學園區設在新竹這兩件事都是經國先生的睿智,我絕不敢居功。

回頁首

新竹科學園區廿週年感言

NII協進會董事長 夏漢民 (前國科會主委)

新竹科學園區於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經歷任國科會主委、園區管理局局長暨產、官、學各界人士同心協力、開創拓展與積極經營廿年後的今天 ,業已譽滿全球且能展現無比的信心與願景,使台灣成為舉世聞名的科技島。

際此慶祝新竹園區廿週年慶之時,最令我懷念者是其創始者徐前主委賢修博士。他高瞻遠矚的理念,以引進加州矽谷高科技園區的模式,說 服了當時任行政院長的經國先生,致有後續之徐主委兼任科學園區籌備處指導委員會主委乙事。我因時任教育部次長,代表該部為委員,體認 了其辛酸開創與慘淡推展的史實。憶及每次籌備指委會開會時,主委常向委員們傾訴滿腹的牢騷,譬如說他曾提出某個外籍廠家早已答應投資 進入園區,但上個月他獲悉有所變卦,即趕赴美國與之懇談。喜見其終於同意維持前議,不意前兩天又舊病復發不來了,真是…..。如此這般 的耗去了半小時,始能進入當天的議程。其時與會各委員不僅不以此為意,反而覺得聽取真實的故事較原訂議案為重要。我在國科會主委任內 的民國七十九年間,因感念前人種樹後人乘蔭,曾請求行政院院長頒獎與他,聊表敬意。盼後續更臻輝煌時仍念及前人的創業維艱。

當今園區廠家已達二九一家(本國二四二,外國四九),資本額與營業額均在美金二OO億以上,從業總人數亦近十萬人。區內除大家熟知之 晶圓代工產量為全球第一外,尚有終端機、掃瞄器、筆記型電腦、網路卡、滑鼠及數據機亦均屬世界第一。當然這與歷任主委、園區管理局局 長及業界苦心耕耘與全神關注,政府在政策上正確的引導,學術及研究機構人才培育與研發都息息相關。對園區誕生廿週年,可以說是「全程 投入,成果豐碩」,普受國人與全球的讚譽。
我在國科會主委任內(民國七十七年至八十二年),亦曾盡我一份心力,惟不足多予掛齒。茲僅就記憶所及,簡略提出三件事:(一)曾為平息 園區第三期土地徵收引發之新竹縣市民眾因縣市交界處地價評估差距的不平,而邀請能說客語的妻子(屏東萬巒人)與我同赴園區與民眾溝通。( 二)於第四次全國科技會議中提經行政院採納創立「研發關鍵性零組件與產品計畫」供園區業者向政府申請研發經費補助。(三)曾於「國家科技 發展六年計劃」中提出在台灣中、南部地區增設園區,經行政院通過後並加以評估,致延伸後續之台南科學園區。前述各點並不在於介紹個人 有何作為,而是讓國人瞭解政府各層級在各階段中均對科學園區克盡愛護與細心培植之責。

最後,我很幸運曾與薛前局長香川(現任國科會副主委)共同主持科學園區十週年慶祝,而今復逢翁主委政義與黃局長主持之廿週年慶典,至 感欣慰。翁主委的前瞻開拓、務實推動的經營理念及黃局長的週延規劃、積極任事的作風,深信今後園區產業之發展,必將是「晴空萬里」。

回頁首

祝賀與期勉

長庚大學校長 郭南宏 (前國科會主委)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的時候,我任職交通大學校長,交大與園區仳鄰而居,兩邊的來往非常密切,我幾乎是親眼看著園區的成長茁壯。

決策正確

園區的積體電路產業會發展成現在的成績,是非常出乎當初大家預期之外的;尤其在半導體製程和設計兩方面,現在都居世界領先的地位, 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其中在DRAM製程及IC代工的技術上,我們從技術引進者成為今天的技術領先者;IC設計也蓬勃發展,從裝配起家,到今 天能在IC設計上居世界第二名,這是可喜的,也是令人驕傲的地方。
能有這樣的成就,包含了政府長期的投資,包括教育面的投資、計劃性的產業領導和人才培育,是產官學研長期努力合作的成果。由於政府 的重點投入,才能讓這個產業開花結果。

重點發展

高科技產業有很多種,台灣不像美國,有無限的資源,所以可以完全服膺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原則。台灣資源有限,必需選定重點產業來發 展,而資訊電子產業就是當年幾位科技及財經界的大老共同商議決定的。
如果我們以剃平頭,樣樣兼顧的方式來發展高科技產業,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局面。如今回想起來,不能不佩服當年決策的那一批政府官員, 如孫運璿、李國鼎、徐賢修,和海外顧問潘文淵先生等人的先見之明。從工研院由美國RCA公司引進7微米半導體製程技術開始,到科學園區成 立,然後衍生出聯華電子、台積電等公司,一步步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發展成今天晶圓代工、設計的優越成績。
台灣的高科技是走3C路線,已經產生群聚效應;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電子工程人才夠多,資金投入也夠多,像聯電、台積電都是政府大力扶 植衍生出來的公司,宏?痋B神通則是由民間中小企業發展上來的。現在應該思考如何在科技及經濟上選擇重點投入,讓經費及人力不要分散, 效果自然就會顯著。

南北平衡

政府政策重北輕南早為立委詬病,我於交通部長任內,每於立法院受到立委的質詢,而且我本人生長在南部,對這件事一直記在心理;其實 ,在夏漢民主任委員時期,就已經全國通盤檢討第二個科學園區要設在那裡,當時有路竹、善化、新市、苗栗、銅鑼、後龍等地參與評選。但 要把高科技廠商吸引到南部很難,除非北部已經飽和,而高科技業又很景氣,才有可能考慮到南部去。當時,所有的高科技廠商都集中在新竹 以北,南部雖然相對地在資源上不如北部,但以台南成功大學為核心,比起其他地區,在人力及學術資源上還是相對地豐富。
設立科學園區,「時機」很重要,因為新竹科學園區土地已經不敷使用,所以民國八十四年,很快就選定新市和路竹這兩塊地方進入評選, 密集成立評選委員會,訂定遊戲規則,蒐集兩塊地的資料,選定現在的台南縣新市作為第二個園區,並很快地在八十五年二月總統大選前動工 興建。到現在四年多,已經有四十多家廠商進駐,也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生產。南科的成立就是希望把高科技產業從北部移到南部,這個當初 的構想今天看來是成功的。

產學合作

產官學研的合作在三、四十年前是學術界走在產業界前面,現在則是互有領先,甚至在某些領域是產業界走在學術界的前面,所以合作的方 式需要改變。以往政府經費是直接投入學校或研究機構,然後再技轉給產業界,現在這種模式需要改變,政府直接補助經費給產業界的方式也 值得參考,如何讓經費花得有效,產、學、研的合作可以有很多種模式,但是主導仍然應該在政府。

運動家精神

政府的任務就在看清楚大方向、大目標,決定政策。政策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應該剃平頭、一成不變,這樣會讓資源使用變得沒有 效率。政府要跟著時代進步,發揮火車頭的角色。我的理念是:政府施政就像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基本上,機關首長應該要維持運動家的精 神,對已經啟動的政策可以因為不同政黨或個人理念略作修改,但主要目標仍然要持續進行;否則資源浪費將非常可觀,資源指的不只是金錢 ,還包含時間。時間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政策反覆,對國家的發展傷害非常大。

再接再厲

台灣目前的優勢在製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以後要再找到像新竹、台南這樣條件的園區很難。竹科前後經過15年、南科至少也要經過10年 才會達到飽和,未來的產業是否還要像IC製造業一樣需要大面積土地?將來是否還要由政府主導成立科學園區?都值得再思考。我認為應該是 由政府主導設立的集中式園區配合民間設立的分散式園區,兩者相輔相成,集中與分散並行、政府與民間分工合作,共同來建立科技島。

回頁首

科技白皮書勾繪科技發展宏圖

清華大學教授 劉兆玄 (前行政院副院長、國科會主委)


從相思林到高科技產業重鎮

政府洞燭機先,於民國69年成立新竹科學園區,當時全球所設立之科學園區尚不超過20處,如今科學園區林立,為各國發展高科技產業之共 同趨勢;而新竹科學園區已成為我國高科技產業重鎮。由於營運績效卓著,也是國內外各界普遍推崇的「成功典範」。園區開發當初,大家看 到的是滿山的紅土及相思林,都認為這是一個夢,曾幾何時,園區已發展成東方矽谷,目前基地面積達605公頃,區內高科技廠商接近300家, 年產值逼近1兆元,已是「美夢成真」,這是科學園區廠商及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
科學園區的構想及設在新竹的計畫,最重要的推手是當時的國科會主委徐賢修先生,由於園區開發初期,我正負責國科會企劃工作,加上73 年9月至76年8月擔任國科會副主委以及85年6月至87年2月擔任國科會主委期間,規劃第四次、主持第五次全國科技會議,及我國科技白皮書之 首度編篡,因此對科學園區之成功發展感觸很深。

奠基新竹科學園區 籌設台南科學園區

為了因應高科技產業擴展的需要,同時帶動南部地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國科會自81年開始進行「設置第二科學工業園區可行性研究」,並 於82年7月於「振興經濟方案」中,明載「增設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經84年2月行政院核定,以位於台南縣善化鎮及新市鄉之間的台糖農場為 園址,隨即展開籌設工作。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基地總面積共638公頃,國科會並於85年10月陳報行政院籌設「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旋即 於台南園區內設立辦公室推動各項建設。當初的規劃是希望奠基於新竹科學園區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成功經驗,並衡酌南部地區之稟賦與未來之 挑戰,建設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成為南台灣的科技文化城。除了具備活潑創新生生不息的研發產銷能力,更能孕育結合高品質人文、科技與工商 活動的多元高科技文化,成為景緻幽美可永續發展之理想環境。目前台南科學園區廠商陸續進駐,並已初具規模,將加速南部高科技產業之建 立與發展,提升南台灣永續發展的科技競爭力。

科技白皮書勾繪科技發展宏圖

民國86年7月28首度編篡完成的「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係依據第五次全國科技會議所獲致之共識,配合國家整體建設計畫,而勾繪出我國 跨世紀科技發展的遠景、目標、策略及重大措施。這是我國科技領域為迎接21世紀而提出的宏觀藍圖,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新里程碑;另一方 面兼顧人文與科技的相輔相成,加強國民對科技的認識與應用,配合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及科技文化城等重大建設之開發,逐步將我國構建 成為一個進步的科技島。

廣設科學園區 邁向科技島

根據我國科技白皮書之科技化國家宏圖,為落實亞太高科技製造中心的計畫,即應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而此項工作可藉廣設科學園區的策略 加速達成。首先在全國適當區域設立核心科學園區,每個園區容納約200家高科技公司,營業額每年約4,000億元。在核心科學園區附近,由政 府或鼓勵民間建設智慧型園區及其他衛星科學園區,以吸引相關配合產業,加速形成「高科技產業群」。再以核心及衛星科學園區為基礎,結 合城鄉發展及社區文化,規劃建設現代化之科學文化城,使科技事業與社區發展齊頭並進。未來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及各大交通建設相繼完 成,經由各研發單位、產業、服務業、科學園區、及科學文化城之緊密結合,科技島架構於焉形成,我國也將擠身科技化國家。

回頁首

以人文關懷精神、共創文化科學城

逢甲大學教授 黃鎮台 (前國科會主委)

發展科學工業園區、推動國家整體科技發展以及支持學術研究,是國科會的三項基本任務。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創設於民國69年,迄今屆滿20載 ,除已有效帶動國內產業的革新與轉型,同時也創造了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台灣奇蹟。展望未來,期盼園區能持續以「人文關懷」的精神, 敦睦社區鄰里,共創我們台灣的「文化科學城」。

塑造高科技產業永續發展之優良環境

在經歷七二九大停電及九二一震災的慘痛損失後,園區深刻體認高品質的水電能源是產業的命脈,園區管理局已就水電資源,規劃短、中、 長期周全計畫,以使廠商能全力發展,無後顧之憂。科學園區在歷任局長盡心擘劃,園區廠商積極經營下績效斐然;但是我們所面臨的產業客 觀情勢已有相當的轉變,為了建立高科技產業永續經營環境,提供發展優質生活環境,希望園區管理局持續以科學專業方式、人文關懷、社區 營造的精神發展,建構一個競爭創新、溫馨祥和的國際高科技社區。

「人文關懷」為科技發展的主軸

科技應是造就人類福祉的工具,所以科技研發應不只是追求創新與成長,科技成果也不僅只是知識、技術及產品,最後應要落實到增進人類 互相關懷的人文層面。爰此,園區在國科會「以人文關懷為主軸的科技發展計畫」下,業以園區作為示範起點,積極推動電動機車的研發與使 用,並結合無障礙空間推動計畫,促使園區成為一個人文與科技結合,符合綠色環境之優質園區。在無障礙空間推動方面,為彰顯高度的人本 精神,執行跨越社會殘障鴻溝計畫,園區已全面規劃無障礙環境,透過清晰動人的規劃,進行適度的空間調整及景觀的美化,達成便利、舒適 、安全的環境感。真正落實以「人文關懷」作為科技發展主軸。

共創文化科學城

科學工業園區除發展高科技產業外,仍應肩負平衡區域發展,帶動地方
共榮之責任,因此園區要有「與社區同步成長」的決心與關懷心,不分園區內、外一起努力,建設一個高品質的「新竹科學城」。在此既定 目標下,園區管理局業與同業公會代表,組合一個以社區營造為主軸的「公共事務推動小組」,統籌運用園區資源,與社區有效互動,另外還 為園區週邊中小學舉辦種子教師科學之旅、園區學習之旅等活動,以推廣科學教育,宣導科技新知,並藉由積極參與總體社區營造,推動科技 都會網內網路,聯結園區及周邊社區文化、藝術、教育與科技資源於一體,使產業與社區發展齊頭並進,以打造永續經營,生生不息的人文科 技園區。


維護組室:企劃組  
更新日期:2014-01-24
回上頁圖示 回至最上方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