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logo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logotype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熱門: 員工職務歷年統計資訊廠商及單位名錄

Language
Close
:::
友善列印

參、科學園區的夥伴

 
* 科學園區在新竹二十年
* 對新竹科學園區之殷切期許
* 讓臺灣成為「美麗的矽島」
* 願與新竹科學園區共創美好未來 
 

科學園區在新竹二十年

新竹市市長 蔡仁堅

欣逢行政院國科會所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二十週年,謹致最誠摯的慶賀之意。

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屆滿廿年,昔日的農林茶園,今天成為傲視全球的科技重鎮。近年來,園區廠房日益擴增,從業員工暴增至九萬餘人, 每年為國家賺進巨額外匯,科技成就一再締創新猷,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園區管理局和廠商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工朋友們的共同努力。

對於園區在新竹擁有這麼輝煌的成果,仁堅忝為新竹市的一員,自是與有榮焉,也要對園區每一位成員的辛勞和智慧的展現,表達敬意。

按說,園區既設於斯、發展於斯,本應和社區有脣齒相依的關係;然則,由於體制上的設計,園區和新竹市二十年來的互動並不密切,且 由於廠商快速擴張和人員大幅增長,逐漸形成園區和在地社區之間文化上和空間上的斷裂,不利城市發展。

因此,仁堅就任新竹市長以來,即再三倡議恢復社區與園區的對話,透過各種方式謀求彼此的共生、共榮,建構新竹為綠色矽島的先行城 市,並具體發展成為文化科學城。

就產業發展而言,新竹市民沒有不歡迎科學園區的理由,但也莫不高度期許園區廠商和員工,能夠本於科技和人文並重的精神,與新竹市 政府誠懇相待、攜手共進,強化在地的黏著感,共同開創科技與人文並駕齊驅,科技與環保兼顧的新典範。

回頁首

對新竹科學園區之殷切期許

新竹縣縣長 林光華

民國69年,時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先生,為台灣經濟之長遠發展,倡設科學工業園區,此一高瞻遠矚的創見,獲得時任新竹縣長(含新竹 市)的林保仁先生大力贊同。於是,林縣長分別於新竹市、竹東鎮及湖口鄉、新豐鄉覓定土地、辦理徵收,這就是當今台灣經濟命脈所繫-新 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及新竹(湖口)工業區的肇始由來。

當年,由於法律不夠周延,公告地價遠低於市價,地主顯然吃虧,且對賴以生存的土地難以割捨及不確定發展心理下,反對抗爭不休,棍 棒、石塊與糞便齊飛,讓林保仁縣長飽受屈辱與驚嚇,甚至在他同額競選連任時遭受反彈,廢票(蓋在兩個眼珠上)達三萬七千餘張。所幸, 林縣長全力以赴、排除萬難,才有今日台灣矽谷,深受國際矚目之成就光環。竹科之有今天,絕對應該感念孫、林二氏。

設立之初,中央有感於四級政府之不便與效率不彰,以國科會直轄管理,讓進入園區之廠商獲得租稅優惠及單一窗口辦理包含營運、工商 登記,甚至報關等業務,此一決策確實吸引了投質,也促進了迅速發展,尤以近十年來高科技進駐,加以產、官、學配合之研發及週邊經驗之 累積,竹科已成舉世馳名之「半導體王國」。然而,此一模式發展過程中,竹科形同獨立於新竹縣、市之外,且園區規劃之初,對水、電之供 需以及環保、交通之配套措施思慮未週,其衍生的文化、教育、社會、交通、環保等問題,無不衝擊地方造成斷裂,以至成為今日困擾雙方的 課題,加上過去彼此互動缺乏,讓相關事務益形嚴重複雜,這也正考驗著號稱科學園區是否具備科學認知與智慧來析解思考。

以上所陳,旨在說明竹科成功的背後實際涵蓋了多少辛勤努力與血淚,更重要的是希望「來者可追」,作為竹南四期、南部科學園區及本 縣璞玉計劃之拓展「前車可鑑」。

為配合竹科之發展前景,我們希望「竹縣三期」土地能速謀解決之道,也積極規劃橫跨竹東、竹北、芎林之「璞玉計劃」,以高鐵竹北站 區為中心,呼應產業專區,規劃全台高科技之製造、研發、展示及貿易中心,隨之成為資訊、媒體及金融之樞鈕地位,並以建立兼顧生活、生 態與生產之綠色科技城為目標。

廿年可以使一個人成長獨立,廿年也讓企業發展迭創高峰,光華以為政府應提供優質環境讓投資者更有信心,同時要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 人民安心。我深摯地期盼園區與新竹縣共同努力解決懸宕多年的縣地徵收問題,並且更穩健地為竹科開創更宏觀前瞻的光芒。

回頁首

讓臺灣成為「美麗的矽島」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二十週年雜感一二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張俊彥
民國49年我進入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時,即決定以半導體為研究論文,53年開始建立以矽為主的半導體研究中心,這是臺灣矽半導體研究 的開始,從此培養了無數半導體的創業者及工程師。可以說,「美麗的矽島」是從交通大學開始。

新竹工業科學園區成立二十年了,它適時地將臺灣由勞力密集的產業,帶向經濟躍進和科技生根的發展之路。二十年前的新竹大致維持著 文化古城的風貌,隨著時代的演進,新竹也逐漸在進步之中,科學園區的成立,更加快了新竹變化的步調,進而帶動了台灣整體的發展。當時 倡議設立園區的人,實在功不可沒。

臺灣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雖不全然與園區有關,但園區在時機的掌握上卻是恰到好處,適逢電子、資訊和生物科技也正好來到開花結果的 絕佳契機。尤其在積體電路製造產業,園區佔全國總產量95.8%,居世界第四位;晶園代工佔全國總產量的100%,佔世界64.6%,居世界首位; IC設計,佔全國93.5%,居全球第二位。由上觀之,園區在半導體領域適時的切入與發展,正反映出中國人敏銳的觀察和判斷力。

從七、八年前,科學園區在高科技的表現開始顯現時,國外不少媒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以「臺灣矽谷」、「亞洲最成功的 科學園區」進行專題報導。園區的成功,歸功於管理局「單一窗口」的服務,土地、租稅、金融等優惠措施的配合,及鄰近交大、清大和工研 院的相互支援。

交通大學在臺復校四十二年來,在理、工、管理方面一直有很好的教學和研究成果,這些年來,也培育出不少的科技人才。畢業生在就業 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成為園區廠商爭相延攬的對象。透過產學合作計畫,學界可以瞭解產業界的最新動態和需求;產業界也可以很容易地從 交大師生的研究成果中找到所需要的技術及資訊。此外,由於地緣因素,交大這些年來,也提供了園區很多技術諮詢和審查協助,因而促進雙 方進一步的互動關係。

園區高教育、高消費的投入,不僅帶動新竹地區的繁榮,也帶動新竹地區的文化水準。近年來園區逐步調整與社區的關係,試圖融入整個 新竹地區,並提供經費支援,將園區整體環境的規劃理念與具體措施推廣到園區以外,以良好的環境品質來留住人才。我們期盼新竹地區的整 體發展,對整個臺灣的社會、教育、社區的進步能提供顯著的貢獻。

展望未來,臺灣不應以「世界製造中心」為滿足。「知識經濟」是臺灣未來的希望,我衷心祈望未來學術與產業界應該往軟體設計、資訊 通信產業邁進,建立台灣成為一個「高科技網路及研發中心」。

回頁首

願與新竹科學園區共創美好未來

工研院院長 史欽泰

二十年前政府選擇了以茶葉、米粉及「竹風」聞名的新竹做為孕育技術密集產業之基地,仿效美國矽谷,期待有一天麻雀變鳳凰,由茶園 轉型成為高科技產業的重鎮。

二十四年前我初來新竹,加入剛成立,但卻是台灣研發歷史最悠久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當時新竹已經有了兩所著名的學府,清華與交通大 學。這三所學術研究機構培育的人才提供了園區最佳的科技實力。二十年後美夢成真,新竹科學園區代表了台灣新的形象,科技人才匯集,新 興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各國政府及企業爭相觀摩。

二十年來,工業技術研究院配合政府政策,以科技研發與移轉,協助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企業轉型。工研院與園區的密切互動成就了無 數創業者的例子,尤其是催生了半導體產業,成為世界第四大生產國。近年來以開放實驗室及創業育成中心推動另一波新興產業的誕生,園區 日趨完善的環境更具吸引力。

我很榮幸認識了歷屆園區管理局局長,由於他們的領導貢獻,園區才能從一片茶園變成全球科技重鎮之一。第一任局長何宜慈先生努力招 商,建立基礎建設,引入第一家外商----王安公司,第一家海外華人創業公司全友及工研院本土技術衍生的聯電。第二任局長李卓顯先生特別 注重人文與科技的融和、美化環境、推動有中國建築風格的標準廠房,提出大格局的新竹科學城構想,可惜當時各方配合的條件尚未成熟。第 二個十年,園區面臨高度成長與基礎建設不足之困難,接任的薛香川、王弓局長克服萬難,除了擴大園區範圍至竹南、銅鑼外,亦帶動了南部 園區的設立,建設台灣科技島的願景亦指日可待。

值此園區慶祝廿週年之際,期許產官學研,中央與地方能以更開闊、互助合作的心胸,共同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共創永續發展的高科 技產業與高生活品質的社會。


維護組室:企劃組  
更新日期:2014-12-12
回上頁圖示 回至最上方圖示